學者觀點

當前位置: 首頁 > 學者觀點 > 正文 學者觀點

我院張文博士在管理學領域頂級期刊《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在線發表學術文章

來源:   文圖:張文;審核:浦徐進     發布時間: 2022-09-01    點擊量:

近日,我院張文博士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博士生楊維哲、苟清龍教授以及新加坡國立大學Yaozhong Wu副教授合作的論文“Co-opetition strategies in supply chains with strategic customers”在管理學領域國際頂級期刊《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在線發表。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是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達拉斯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Dallas)評定的商學院最頂尖的24本學術期刊(UTD 24)之一,也是金融時報評定的50本商學院頂級期刊(FT 50)之一,在國際管理學界享有極高的學術聲譽。

原文鍊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poms.13841

文章導讀:

專有品牌的組件(PBC)通常具有卓越的質量,并通過獨家技術(如三星的OLED屏幕和佳能的激光打印機電機)或專利保護(如谷歌的安卓操作系統和微軟的Windows系統)得以加強,這使得專有組件的制造商(MPC)在組件市場上具有主導權甚至是壟斷權。通常,有兩種方法可以讓MPC管理其組件業務:一種是生産組件并出售,另一種是将其技術授權給其他制造商。當MPC銷售自己的終端産品時,MPC會與從它那裡購買組件的公司進行競争。例如,三星在作為蘋果公司OLED顯示屏和芯片的主要供應商的同時,也在智能手機市場上與蘋果競争。在這種共同競争的背景下,MPC必須在其組件業務和終端産品業務之間做出權衡。

文章亮點:

論文建立一個由專有組件制造商(MPC)和原始設備制造商(OEM)組成的兩期供應鍊博弈模型。研究發現,質量差異是決定MPC策略選擇的主要因素。當MPC的終端産品具有較高的質量時,MPC選擇不賣給OEM,從而将OEM排除在市場之外。當OEM的産品質量提高并超過MPC的産品質量時,MPC向OEM提供部件并繼續在終端市場銷售是更好的選擇。因此,隻有當OEM能夠制造出高質量的産品時,合作才是一種最優的策略選擇。

中文摘要:

本文研究專有組件制造商(MPC)和原始設備制造商(OEM)之間的競争合作策略。MPC可以選擇向OEM提供專有組件,同時也可以選擇在終端市場中與其競争。消費者是具有策略性的,他們會選擇何時購買,以及從哪個賣家購買。在一個兩期博弈模型中,我們分析了MPC的最優合作競争策略,即向OEM銷售專有組件還是進入終端市場。研究表明,MPC最佳的合作競争策略與消費者的耐心等待程度和競争對手的産品質量相關。然後,我們擴展了基礎模型,研究三個關鍵因素:後期到達的新客戶、兩公司之間的成本差異以及第三方供應商。雖然在前兩個擴展中,MPC的最優策略在定性層面上與主模型保持一緻,但第三方供應商的存在對MPC選擇合作競争策略産生關鍵影響。我們讨論了MPC應如何平衡合作與競争,并得到了MPC轉變策略的條件。

文章摘要頁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