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交流

當前位置: 首頁 > 國際交流 > 交流動态 > 正文 交流動态

美國辛辛那提大學Lindner商學院虞彤教授做客商學大講堂

來源:商學院   文/圖:汪弋惟、付輝 審核:劉長青     發布時間: 2024-06-24    點擊量:

6月17日上午,“商學大講堂”系列學術講座第245講在商學院116報告廳舉行。美國辛辛那提大學Lindner商學院教授虞彤應邀作題為“Mutual Risk Sharing and FinTech: The Case of Xiang Hu Bao(互助風險分擔與金融科技:以相互寶為例)”的學術講座。此次講座由蘇州大學商學院金融系沈建成教授擔任特邀主持人,商學院教師和研究生參與了此次講座。

虞彤教授圍繞金融科技技術在相互寶的互助風險分擔中的新問題,從研究動機、賠付流程、基本模型、數據分析四個方面進行了精彩的演講分享。首先,虞教授詳細介紹了阿裡巴巴旗下的相互寶這一在線互助平台,并比較了相互寶與傳統保險在客戶群體和理賠模式上的不同。虞教授指出,相互寶向高齡人士提供有限保障,可能會導緻類似羅斯柴爾德-斯蒂格利茨(Rothschild-Stiglitz)的分離均衡,即低風險或低風險敏感人士加入互助項目,而高風險或高風險敏感人士購買保險。其次,虞教授通過圖表清晰描述了相互寶的賠付流程和賠付比例。然後,虞教授依據定價差異構建理論模型進行分析,并探讨了相互寶和傳統重疾保險的區别,結果表明相互寶吸引了健康狀況較好的低風險個體,而高風險個體更傾向選擇保障更全面但成本更高的傳統保險。最後,虞教授通過實際數據驗證了研究的真實性和可靠性,數據顯示相互寶的參與者比傳統保險的購買者更年輕、更健康,發病率顯著低于傳統保險。虞教授的研究深刻揭示了相互寶與傳統保險在客戶群體、賠付模式和成本結構等方面的區别,并展示了相互寶在降低成本、提高透明度和吸引低風險個體方面的優勢,為理解互助風險分擔和金融科技在現代金融市場中的理論價值與實踐應用提供了新洞見和新啟發。

講座結束後,虞彤教授與現場的老師和同學們展開了熱烈互動。這次講座拓展了師生們在金融科技和互助保險領域的視野,為他們的學術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虞彤教授作分享

講座現場

合影留念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