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至28日,為探究“互聯網+”背景下城市智慧微菜場建設機制,江南大學商學院“科技支農”暑期實踐團隊——Basket+知行實踐調研團的6名同學在商學院分團委書記林增老師的帶領下,先後赴蘇州市食行生鮮總部、太倉等地進行實踐調研。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強調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李克強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互聯網+”作為信息化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刻改造傳統農業,成為中國農業必須跨越的門檻。在此背景下,依托“互聯網+”、以便民惠農為發展目标的城市智慧微菜場的重要性凸顯。
25日,實踐團隊來到蘇州食行生鮮電子商務有限責任公司進行參觀調研,并對技術中心、市場部等部門相關負責人進行了訪談。參觀期間,團隊成員對食行生鮮技術部門、生産部門、物流配送中心等進行了探訪。實踐團隊就食行生鮮獨創的C2B2F(customer/business /factory)模式,對技術中心雍女士進行了深入訪談。據了解,該模式基于對消費者習慣的滲透分析,采用互聯網及物聯網技術,依托地産生鮮,預定式消費,根據訂單有計劃采購,直達小區站點自提櫃,保障食材新鮮度。壓縮的中間流通環節,也使生鮮價格做到讓利于民。該模式現涵蓋蔬菜、水果約10大類,共計2000多個品種,運營站點分布蘇錫滬三城。在實地了解其具體運營方式的基礎上,實踐團隊針對該模式實施過程中遇到的成本控制問題、生鮮質量安全問題,提出了對應的改進建議,通過開發有競争力産品拉動需求量、與政府認證蔬菜基地合作、提高訂單履約率等措施,達到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26日,實踐團隊趕赴太倉市進行實踐調研。期間,團隊成員來到太倉市農業委員會,對農委馮瑞興主任進行訪談,并走訪東林農業園區、口水娃企業配送中心、太倉市農副産品直銷中心等地進行實地調查和探究性學習。據馮主任介紹,太倉市始終對“三農”問題給予高度重視,規劃于 2020年前投入1億元資金,按照專業化、标準化、産業化、現代化建設要求,建設1萬畝“菜籃子”工程蔬菜保供基地,以蔬菜産業化、多元化發展為突破口,形成以蔬菜生産保供為主,三産交叉融合、“三生有機聯動”的全産業鍊。經過實地調研,團隊成員對生鮮蔬菜如何實現産前、産中、産後加工、流通、消費等環節有機連接,如何通過産銷對接實現便民惠民等問題有了較為全面的認識。蔬菜産銷與其他農副産業的對比,具有附加價值低、消費者購買習慣固定、生産标準化水平低、多渠道銷售尚未成熟等不足,菜籃子工程的立體化發展面臨縱橫兩方問題。為了更加深入了解産銷銜接、智慧微菜場在當地的發展狀況,實踐團隊通過随機抽樣,面向當地居民發放問卷300份。根據問卷調查結果,團隊成員發現,不少村民對産銷銜接、智慧微菜場的概念尚不清楚,但對智慧微菜場承諾的價格低、食物安全問題以及政府支持力度之大等較為關心,這一現狀則說明現行的智慧微菜場對居民日常生活的幸福感提升效果不夠顯著,該建設機制在便民惠民方面所應發揮的促進作用還有待提高。
團隊成員充分利用本次暑期實踐調研的機會,在進一步接觸智慧微菜場各環節,了解科技支農的基礎上,對于互聯網背景下城市智慧微菜場建設機制這一重要問題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在暑期社會實踐這一第二課堂裡,實踐團隊成員的探究精神得到開拓,研究能力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接受到了一次具有特殊意義的實踐教育。在調研實踐活動全過程中,實踐團隊始終保持着與當地企事業單位的緊密聯系與高效溝通,将調研結果和相關建議向當地各相關方面進行了實時反饋。在未來的學習與實踐中,團隊将立足本次暑期實踐調研,繼續深化研究成果,持續研究智慧微菜場的立體化發展,進一步探究新時代背景下菜籃子工程發展的新路徑,進一步探究利用新技術改進農産品生産經營方式的發展前景,促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實踐團隊訪談食行生鮮負責人

實踐團隊赴太倉市農業委員會調研

實踐團隊走訪東林農業園區

實踐團隊參觀太倉市農副産品直銷中心

團隊成員在菜籃子工程直銷超市采訪買菜市民

團隊成員向居民發放調查問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