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服務會計審計學科建設CCGAR走進國内高校行動計劃(江南大學站)暨CCGAR雙周論壇第223期學術研讨會”在江南大學舉辦。本次學術研讨會由江南大學商學院和西南财經大學中國政府審計研究中心共同主辦。來自重慶大學、重慶理工大學、東北大學、東北财經大學、吉林大學等全國50餘所高校/單位的160餘位嘉賓以線下線上結合的方式參加本次學術研讨會。
江南大學黨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兼工會主席朱飛代表江南大學對“服務會計審計學科建設CCGAR走進國内高校行動計劃”第223期選擇在江南大學舉辦表示誠摯歡迎,并向參加此次論壇的各位專家表示衷心感謝。
西南财經大學中國政府審計研究中心主任蔡春教授向莅臨本次會議的各位專家學者緻以熱烈的歡迎和親切的問候。他表示,中國政府審計研究中心走進國内高校行動計劃江南大學站暨CCGAR雙周論壇223期,在江南大學商學院舉辦,旨在充分展示江南大學會計審計學科特色,同時有力助推全國會審學科整體發展。
夏立軍教授分享題為《大會計——橫看成嶺側成峰》的主題報告。他指出,會計不僅為戰略決策提供必要信息,還反映企業的整體經營狀況。會計信息在舊經濟行業和資本市場中依然具有較高的價值相關性,而在新經濟行業,投資者更多關注如營收、研發費用等指标。盡管人工智能等技術發展迅速,最終用于股票定價的依然是會計信息。他提出,會計的“偉大”屬性要持續研究與宣傳,避免隻聚焦其細節缺陷,會計人應将重心放在如何論證并傳播會計的價值,使社會對其重要性有清晰的認知,從而促進學科的發展壯大。
辛清泉教授分享題為《克服預算軟約束:明線規則與房地産上市公司債務融資》的主題報告,強調了“三道紅線”政策在房地産行業融資管理中的作用和影響。他指出,盡管政策初期對房地産融資的收緊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在執行過程中出現了一系列問題,例如指标的可操縱性以及政策對企業财務管理結構的影響。此外,政策在實施後的調整反映了在宏觀經濟環境下房地産行業的波動性。通過“三道紅線”這一政策實例,他闡述了明線規則對行業風險管理的重要性以及該政策在不同時期産生的多重影響。
曾輝祥副教授分享題為《資本跨區域流動的綠色力量:環保稅改革與企業異地投資》的主題報告。他強調了環保稅改革在促進企業資本跨區域流動中的綠色力量,指出該政策的實施對資本流動産生了顯著的外源壓力和内源動力,尤其對重污染企業産生了深遠影響。此外,他表示,政府、公衆與媒體對區域資本流動的引導作用不容忽視。政府的環境規制力度、公衆對污染的關注以及媒體的環境報道,都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資本向環保壓力較低地區的流動,進而影響企業的投資策略與行為。
代婧副教授分享題為《數據資産入表價值認同與實踐背離研究——基于問卷調查的分析》的主題報告。她指出,盡管業界和政策層面普遍認同數據資産入表可以為企業帶來價值提升,但在實際操作中,企業的入表意願和行動卻遠低于預期,反映出價值認同與實踐的明顯背離現象。在此基礎上,她提出,推動數據資産入表的實施需協調企業的技術升級、風險控制與财務管理,才能逐步克服會計和技術上的障礙,實現在數據經濟下的企業價值增長。
夏豔春講師分享以《審計師變更與繼任審計師穩健性》為題的主題報告。她提出,相較于連續審計客戶,繼任審計師對原瑞華客戶采取了更為穩健的審計策略,具體表現為應計利潤較低和非标審計意見的概率更高,且此現象主要存在于未跟随原審計團隊的客戶中。該研究從中國的審計環境出發,為審計失敗的經濟後果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并建議審計機構在接受新委托時應更加謹慎,監管部門則需加強對審計質量的監督。
在交流讨論環節,蔡春、夏立軍、辛清泉、曾輝祥、代婧、夏豔春與在場師生展開熱切讨論,現場師生深受啟發。
中國政府審計研究中心國際學術研究與交流部主任、南京審計大學内部審計學院廖林副院長對本次學術研讨會進行了學術總結與評價。他指出,本次論壇的報告都緊密關注現實問題,貼近現實發展的前沿,充分展現了各位報告人深厚的理論功底和敏銳的前瞻意識。同時,他也強調,新的事物依舊應當由基本理論去解析,隻有紮根于深厚的理論基礎,才能更好地應對現實世界的複雜變化。
西南财經大學餘海宗教授為本次會議作答謝緻辭。他表示,本次論壇的成功舉辦離不開大家的共同努力和支持,希望未來能夠繼續加強交流與合作,共同推動會計審計學科的發展與進步。
蔡春、餘海宗為報告嘉賓和江南大學商學院頒發“西南财經大學中國政府審計研究中心雙周論壇第223期”紀念牌。
本次論壇的主題報告精彩紛呈,參與者之間互動熱烈,在觀點的交鋒和知識的分享中,每一位師生受益匪淺。

參會專家合影

朱飛緻辭

蔡春緻辭

廖林作學術總結與評價

餘海宗作答謝緻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