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下午,商學院召開課程思政研讨會,這是繼1月22日召開課程思政推進會後的又一重要活動。本次研讨會邀請了金融系謝玉梅教授、管理科學與工程系曹文彬主任為大家分享他們對課程思政的理解和具體做法。王雷副院長主持此次研讨會。
王雷指出,各系各專業要根據學校和學院的部署和具體要求,認真開展課程思政教學研讨,制定切實可行的課程思政實施方案,通過示範引領、全面推進,形成“一系一方案、一課一方法”,探索專業課程中把思政元素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知識體系教育有機統一,切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謝玉梅教授結合近期學習調研上海大學的先進做法以及自身的經驗為大家作了分享。她指出,上海大學被認為是課程思政的發祥地,上海大學目前形成了“一模式、三系列”的課程思政教學體系。一模式是指項鍊模式(集中不同專題上學有所長的教授,各講一段,就像項鍊上的吊墜,借助課程内在的邏輯線索,就像項鍊,最終形成整體集成的效應),三系列是指大國方略、人工智能、開天辟地,其中大國方略系列包括大國方略、創新中國、創業人生、時代音畫、經國濟民等N門課程。上海大學的“1+3+N”模式促成了上下互動,紮實推進,潛心教學,立德樹人的良性循環。謝老師還根據自身的實踐經驗強調課程思政示範課程的建設需要老師熟悉教材,研究教材,做好設計教學内容的工作,注重教學效果和學生反饋,同時老師還需腹有詩書。老師在運用教學案例和數據時,要和中國實際相關,運用中國的案例和數據;也可以中外案例對比,更有利于幫助學生加深理解。
曹文彬主任以《運籌學》的教學過程為案例,跟大家做了分享。他強調,思政建設就是教書育人中的“育人”,就是如何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能力,激發學生的專業愛好和家國情懷,比如說《産品服務設計》課程,應該結合可持續發展理念,要強調潤物細無聲。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曹老師有兩個深刻體會,一是課程内容要認真設計,二是結合案例故事将課程和思政結合在一起,但要避免課程之間的案例雷同。
最後,參加本次課程思政研讨會的老師們就課程思政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和讨論。會議旨在根據《江南大學全面深化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實施方案》要求,深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動課程思政分類指導、全面覆蓋的重要舉措。

研讨會現場

謝玉梅教授分享

曹文彬主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