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上午,“商學大講堂”系列學術講座第187講在騰訊會議線上舉行。聖克拉拉大學萊維商學院李濤副教授作為主講嘉賓進行題為“響應式定價的零售商從多個具有競争性供應商處采購的供應鍊管理問題”的學術講座。本次講座由商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系主任曹文彬副教授主持,商學院教師和各專業研究生100餘人參加了本次學術交流。
李老師首先剖析了蘋果和豐田兩家公司遭遇的供應鍊中斷典型案例,由此引出研究問題:供應商的可靠性和相關性對其自身定價以及零售商的定價和采購決策産生何種影響?針對該問題,李老師回顧了供應風險管理方面的文獻,主要分為4個流派,分别為random yield、strategic suppliers、price-dependent demand和different pricing schemes。相較于已有研究,李老師通過研究提出了如下三種新的觀點:一是零售商的多元化決策依賴于供應商的幹擾相關性;二是在競争水平較高情況下,提高可靠性可能會對供應商造成傷害;三是在兩個不可靠供應商的情況下,均衡零售商的利潤在供應商中斷相關性中增加,但均衡供應商的利潤也可能在該相關性中增加。
為佐證以上觀點,李老師建立了斯塔克爾伯格-納什博弈模型,并對供應商的生産成本、可靠性和它們之間的關聯性進行了敏感性分析。在該博弈模型中,不可靠的供應商作為斯塔克爾伯格的領導者,在納什博弈中同時設定其批發價格;零售商作為斯塔克爾伯格的追随者,事先決定其從不可靠供應商處的訂貨量,事後決定零售價格。人們普遍認為,供應商高可靠性及其與其他供應商的低關聯性應該有利于不可靠的供應商,而李老師的研究結果卻與我們的直覺大相徑庭。一方面,當競争效應超過可靠性效應時,較高的可靠性會傷害到不可靠的供應商。另一方面,當相關性效應為正且超過競争效應時,低成本的供應商可從較高的中斷相關性中獲益,且響應性定價的零售商的總訂單量可能會在供應商的中斷風險相關性中有所增加。
講座最後,李老師與我院師生就供應商産品質量的不确定性如何影響零售商和其他不可靠供應商之間的互動等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讨論交流。本次講座強化了商學院師生對供應鍊管理的進一步認知,對商學院師生的學術科研能力的提升起到了促進作用。

線上講座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