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研究

當前位置: 首頁 > 科學研究 > 科研動态 > 正文 科研動态

喜報!熱烈祝賀我院五位教師榮獲202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立項

來源:   文圖:韓曉東;審核:徐錫清     發布時間: 2022-09-26    點擊量:

近日,教育部社科司公布202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評審結果。 其中,規劃基金、青年基金、自籌經費項目共2616項;西部和邊疆地區項目165項,新疆項目19項,西藏項目1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專項30項,高校輔導員研究專項208項。據統計,202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全國立項率為8%。我院5位教師榮獲202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立項, 立項率為20.83%。

一、項目簡介

1、《數字金融對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的影響機理與作用機制研究》

綠色發展是踐行“碳達峰、碳中和”目标,推動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實現經濟與環境内在統一、相互促進和協調共生的有效戰略舉措。想要實質性地改善生态環境,不僅要靠強有力的末端治理措施,還需采用金融手段來改變資源配置的激勵機制。伴随着數字經濟的迅速發展,大數據、區塊鍊、雲計算與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已經深度嵌入傳統金融服務,數字金融應運而生。本課題旨在探究數字金融對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的影響機理、作用機制及其在産權、行業、區域、政府環境規制、營商環境異質性下所表現出的特殊機制變化和實施路徑差異。本研究有利于厘清數字金融影響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的内在邏輯、驅動機制與實施路徑,為有效評估數字金融發展的經濟與環保效益,着力提升企業綠色治理效力與效率,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的理論參考價值,為政府制定精細化政策以支撐綠色高質量發展提供實踐指導與決策咨詢。

2、《虛拟主播社會性互動對用戶融入行為的影響及作用機理研究》

自2020年來,各大品牌和電商平台相繼在直播中引入虛拟主播,如京東虛拟主播“小美”,天貓虛拟主播AYAYI。目前,虛拟主播直播正在呈現爆發式的發展并成為新的網絡商業風口。雖然人工智能技術發展讓虛拟人的實時互動成為可能,但随着虛拟主播深入社交場景,應用于與用戶面對面互動之中,如何提升虛拟主播的社交能力,實現社會性互動是當前虛拟主播設計的重點和難點。在理論方面,本課題探索虛拟主播社會性互動對用戶融入行為的影響,考察虛拟主播在直播場景中的應用,深入挖掘虛拟主播社會性互動影響用戶融入行為的作用機理。在實踐方面,本課題有助于合理設計虛拟主播,提升虛拟主播的影響力,增加電商和新媒體行業的經濟效益。

3、《基于資産負債表的區域水資源核算體系構建及優化研究》

“探索編制自然資源資産負債表”作為踐行“兩山”理論,促進“雙碳”工作的重要舉措,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中被首次提出,水資源資産負債表作為自然資源資産負債表的基礎和核心報表,由此成為學者們研究和關注的重點。本項目在借鑒現有研究成果的前提下,以會計學、統計學、環境經濟核算等相關學科理論方法為基礎,确認和計量水資源資産負債表會計要素,構建水資源資産負債表報表體系,并以某區域為核算主體,進行水資源資産負債表的編制和應用分析,以期通過本課題的研究,為水資源資産負債表的推廣和應用提供理論和實踐層面的參考。

4、《考慮碳溢出的長三角城市群碳排放協同治理沖突消解機制研究》

長三角作為世界第六大世界級城市群,切實提升其碳排放治理成效已成為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本項目将構建長三角城市群碳排放空間關聯網絡,分析長三角城市群碳排放關聯網絡結構特征及碳排放溢出效應,識别并提取長三角城市群碳排放協同治理沖突形成關鍵因素,為揭示區域碳排放協同治理沖突形成機理奠定理論基礎;構建長三角城市群多層次碳排放協同治理網絡框架,分析碳排放協同治理沖突屬性、構建城市群碳排放協同治理超沖突均衡模型,在此基礎上設計長三角城市群碳排放協同治理機制,從資源-技術-制度協同角度設計長三角城市群碳排放協同治理的沖突消解組合契約,為不斷豐富和完善區域環境協同治理理論體系提供有益補充,為優化長三角城市群碳排放協同治理方案及相關政策提供參考依據。

5、《基于動态效率視角的裝配系統人機協作機制優化研究》

基于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本課題遵循“構建數據資源組合—捆綁資源形成數據能力—利用能力創造數據價值”的機理路徑,以員工動态效率為分析視角,重點研究新一代信息技術背景下裝配系統人機協作機制優化。本課題首先從現實數據出發,分析員工的行為特征(學習和疲勞),進而構建員工行為預測模型并探索基于員工行為特征的人機協作裝配系統資源分配規則,從而構建裝配系統“以人為本”的協作機制,為制造企業轉型升級建言獻策。

二、項目主持人簡介:

1、張澤南,江南大學商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西南财經大學會計學院與Temple University Fox商學院聯合培養會計學博士,教育部全國研究生教育評估檢測專家庫專家,無錫市會計咨詢專家。研究領域為:公司治理、高管薪酬、盈餘管理與數字金融。主講《中級财務會計》、《Intermediate Financial Accounting》、《财務管理》、《Accounting》等課程。自碩博連讀期間起,一直關注并緻力于公司治理、高管薪酬和盈餘管理等領域的基礎理論與實證前沿研究,已主持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項目等國家級、部省市級7項重要科研課題,在ABS 3星級期刊、JCR SSCI 2區及國家自科委管理科學部認定的A類期刊《南開管理評論》等CSSCI和北大核心期刊共發表論文10餘篇,出版專著1部。榮獲商務部和行業協會科研成果獎一等獎2項、二等獎5項。

2、胡玉婷,應用心理學專業,理學博士,江南大學商學院講師。2021年入職以來,講授本科課程包括《市場營銷》、《市場研究》、《網絡營銷學》等。研究興趣包括網絡心理與行為、人工智能與消費者行為等。先後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和無錫市哲學社會科學招标課題。近三年來,在《心理科學》、《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Current Psychology》、《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等國内外期刊發表論文近十篇。

3、賈亦真,江南大學商學院講師,博士。長期從事環境會計、自然資源核算與審計及财務管理等領域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主講《會計學》、《成本會計》和《中級财務會計》等課程,先後主持或參與國家自科基金和省部級基金3項,發表SSCI/SCI、CSSCI等學術論文10餘篇。

4、季春藝,管理學博士,江南大學商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講授本科課程包括《博弈論》《質量管理》等;研究生課程包括《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管理定量分析方法》《博弈論與企業管理》等。長期從事環境資源管理、低碳供應鍊、博弈決策等領域的研究工作,已發表學術論文16篇,出版著作與教材2部,先後主持教育部社科青年項目、省哲社重大項目、市級軟科學重點項目、江南大學校級和企事業委托項目等6項,參與10餘項國家社科重點項目、國家自科面上項目、政府和企事業委托項目。

5、徐淑玲,江南大學商學院講師,合肥工業大學管理學博士,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費舍爾商學院訪問學者。研究興趣包括雲制造資源調度系統運行機理,共享模式下成本與效率的協同調度以及人機協同的智能決策等。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主要成果發表在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以及《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