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踐行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深化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學子的相互了解,9月25日下午,江南大學商學院和無錫市文化館(市非遺保護中心)共同舉辦的“家國情•江南行”非遺體驗日活動在惠山古鎮舉行。商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李榮華以及學院來自内地和港澳台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的學子二十餘人參加本次活動。
下午二時許,同學們一同來到惠山古鎮參觀中國泥人博物館,并聆聽講解員對 “惠山泥人”深入細緻的介紹。惠山泥人是無錫三大特産之一,有着将近400年的悠久曆史,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代表。郭沫若先生曾贊其:“人物無古今,須臾出手中。”
來自台灣的大二國際經濟與貿易系學生簡娸娜表示,“我本來就對中國傳統文化很感興趣,很慶幸學校給我這個機會來參觀”。值此70周年國慶之際,她表示“希望我們的祖國越來越強大,最近也參加了微信官方拿國旗頭像的活動,很期待國慶時把頭像換一下”。江南大學商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李榮華表示,組織這次活動的初衷是希望港澳台學子在内地同學幫助下更好地融入和适應大學生活。
在對“惠山泥人”的起源、種類、特點等有了初步了解後,同學們前往惠山泥人廠,在老師的現場指導下,大家一起動手制作泥人,在藝術創作的過程中,感受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泥人的制作分為塑型和上色兩個階段,經過老師的專業指導和協助,同學們很快掌握了泥人制作的基本要領和方法,最終完成了屬于自己的惠山泥人作品。來自台灣的大一工業工程系學生曾妤彤說,“看到自己手工DIY制作的泥人作品很有成就感,有一種回到童年的感覺,還會再來一次為自己的作品上色”。
随後,無錫留青竹刻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喬錦洪和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遺傳承人趙育紅分别向同學們介紹了留青竹刻和蘇繡(無錫精微繡),同學們歎為觀止,感受到江南文化的獨特魅力。無錫的留青竹刻是傳統竹刻藝術的一種,因其留用竹子表面一層竹青雕刻圖案,然後鏟去圖紋以外的竹青,露出下面的竹肌作地,因此得名。蘇繡發源于蘇州地區,現已遍衍蘇南各地,其以淡雅、素潔、清秀、隽美著稱,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曆史,是中國四大名繡之一。通過傳承人大師的介紹,同學們開闊了眼界,激發了對傳統文化的熱愛,更增強了民族自豪感。
據悉,江南大學商學院始終緻力于推進港澳台籍和内地籍學生的文化交流,學生們在領略無錫秀麗風光的同時,也深刻感受到了江南文化的豐富内涵和藝術魅力。本次活動聚集了商學院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的青年學子,在踐行非遺保護、傳承民族文化的過程中,不僅拓寬了視野,增長了見聞,更為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文化的交流提供了平台,增進了青年學子的文化認同感和民族認同感,涵養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學子的家國情懷。

參觀中國泥人博物館

親身體驗泥人制作

聆聽非遺傳承人介紹竹刻工藝

了解傳統蘇繡工藝

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