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民族興旺之基,教師是教育事業生生不息的靈魂所在,青年教師是源源不斷注入大學心房的新鮮血液。值第31個教師節來臨之際,商學院舉辦專業建設研讨會、青年學術沙龍等活動,引導全院教師争做“四有”好教師,推進商科創新人才培養。
9月11日下午,商學院第13期青年學術沙龍在114報告廳舉行,本次沙龍以“規劃專業發展,分享科研經驗,促進學術成長”為主題,邀請校長陳堅教授與青年教師共話成長成才,至善青年學者浦徐進博士、國家級科研基金獲批者周方召、劉勇博士等分享科研經驗,學院40多位青年教師及院班子成員參加活動,增進交流、啟迪智慧,助力青年教師專業發展和學術成長,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院黨委書記李佳敏主持活動。
陳堅教授以《志存高遠,止于至善——如何成為一名優秀教授》為題,從大學教師的職業要求談起,诠釋大學教授應以“教學質量優良、科研有特色、業内有影響、為學校服務或代表學校為社會服務”為己任。他強調,青年教師當以“優秀教授”為職業生涯的發展目标,需要在學術視野上提高認知和不懈追求,始終保有探索欲且不以名利為根本目的;在研究方向上重視提煉、堅守并形成特色,在研究成果上把握規律、客觀評價與展示并獲社會認可,在研究工作中注重課題設計、團隊合作和資源綜合利用。他結合自己的親身體驗,向大家闡釋了成為一個優秀教授必需的學術競争實力、學者人格修為和學界業界地位,并指出,身處日新月異的時代和快速發展的學校,青年教師要處理好動力與壓力,壓力來自業内、同行、同事、學生,更來自己身,團隊合作更具核心競争力,研究方法和思想創新更為重要,個人定位和學術能力密不可分。最後,陳堅教授希望大家能成為一名大氣、大度、大方的“大”教師,以實現“教師的價值”為樂。随後,浦徐進博士從“為什麼要申請項目、申請項目前期基礎的積累、項目思路的凝練、标書設計的打磨”等方面分享成功申報課題的經驗和體會,強調要有“好基礎、好思路、好設計”,用心加運氣,終會獲得成功。周方召博士從“樂、謙、謀、合”四方面分享體會,申報課題要樂在鑽研、興趣、有趣、有意義;申請人要有開放的胸襟、謙虛的姿态和誠懇的态度;申請書要合理謀劃、把握前沿,謀創新、謀表達、謀亮點;團隊成員合力、合作、合心共同完成申請書的寫作。劉勇博士側重介紹了6種選題基本方法,并從立項依據、拟解決的關鍵問題、研究方法和技術路線、特色與創新等方面分享了申請書寫作經驗。
本次沙龍活動,現場氣氛熱烈,通過名師引航、朋輩示範,鼓舞和激發了青年教師規劃專業發展、潛心學術研究、産出高水平成果的信心和決心,對促進商院青年教師更好更快地成長成才大有裨益。

校長陳堅發表《志存高遠,止于至善——如何成為一名優秀教授》講話

商學院青年教師參與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