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至8日,由中國國外農業經濟研究會主辦,江南大學商學院承辦的“2015年中國國外農業經濟研究會年會暨學術研讨會”在商學院103報告廳隆重召開。中國國外農業經濟研究會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副所長杜志雄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院長、中國世界經濟學會副會長李向陽研究員,江南大學副校長顧正彪,江南大學商學院院長滕樂法,商學院黨委書記李佳敏,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200餘位專家學者參加會議。商學院副院長朱晉偉教授主持會議。
中國國外農業經濟研究會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副所長杜志雄教授在緻辭時強調,希望通過年會,在借鑒國外先進的農業經驗的同時,推廣中國農業格局的改變,使農業的發展從服務中央向農業布局的轉變過度,積極尋求面對需求發展的新契機。農業已由商品貿易階段發展成為農業投資階段,我國正積極與美國和歐洲協商談判,開展農業自救與産業安全的新探讨,現代農業的發展更應提高新技術的應用與普及。
江南大學副校長顧正彪教授出席會議并講話。他期待年會借鑒國外經驗,從“一帶一路”這一蘊含無限潛能的大市場裡,分析和碰撞出解決中國現代農業開展國際合作的新思路新策略,同時希望江南大學的社科工作者緊扣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常态,積極參與國家和區域創新體系建設,在推進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上有更大作為。商學院院長滕樂法教授緻辭感謝主辦方的信任,希望全院教師借助此次年會,圍繞國家發展戰略和影響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與專家學者們進一步加深合作交流,全面提升學院整體科研能力和學術水平。
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院長、中國世界經濟學會副會長李向陽副院長作《“一帶一路”的定位與面臨的挑戰》主旨報告。他從我國的外交政策與理念着手,提出“一帶一路”是經濟外交的新平台,同時也是新一輪全方位對外開放的重大舉措;創設性地提出“一帶一路”的内涵是新興區域合作機制,并對其進行了詳細的解讀。李教授還賦予了“一帶一路”新定義,即以運輸通道為紐帶,以互聯互通為基礎,以多元合作機制為特征,以打造命運共同體為目标的新興區域合作機制,“一帶一路”的深入發展必将面臨國内外挑戰。
本次年會圍繞“一帶一路”倡議與國際農業合作主題展開研讨,共商農業、農村、農産品的全球合作貿易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在主題報告和分組研讨中,與會代表分别從農業發展的國際比較,區域因素、國别特征、策略與方法、内卷與外溢等方面,從“一帶一路”對農業經濟的區位影響、國際農業合作新進展、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策略與方法、農産品安全監管與治理等角度,開展富有成效的學術研讨。同時,年會還安排了研究生論壇分會場和期刊對話論壇,并對優秀投稿論文進行了表彰。
本次年會,與會代表從數據模型、我國農業發展中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農産品安全監管模式、轉基因農産品認知狀況、金融衍生品對現代農業的支持應用等,闡述了國内的現狀,對一些主流觀點提出了挑戰,也對一些策略勾畫了發展前景;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糧食生産現狀、中外農業産業發展的差異、東亞農業信用合作運行模式等,分析比較了國内外農業發展的差異,指出了國内外體制、機制上的不同,也提出了相關改革的思路。研究生則從生産效率的角度,提出了國内農産品需通過産業化、技術外包等措施,提高風險評估、技術投入、規模效應,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 。會議讨論熱烈、點評精準,不僅能開闊視野、加深交流,而且還啟迪智慧、創新知識,達到了預期效果。
本次會議的成功舉辦,不僅有助于拓展學術的廣度和深度,提供農業現代化建設在“十三五”期間得到長足發展的智力支持,也将有助于我院推進更廣泛深入的相關研究,是促進學院應用經濟學科建設再上水平的一次良好機遇。
顧正彪副校長緻辭
會議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