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12日,江南大學商學院暑期社會實踐“匡時中小企業調研團”一行7人赴安徽省甯國市,就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當地中小企業轉型升級問題,開展了為期5天的實地調研。
2016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均強調了經濟新常态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戰略方針,在這一時代背景下,中小企業能否順利實現轉型升級成為當前重要的研究課題。安徽省甯國市綜合經濟實力連續多年位于省内縣域經濟首位,民營經濟活躍,中小企業發展總體勢頭良好(“新四闆”挂牌上市企業8家)。近年來,甯國市主動适應經濟新常态,堅持改革創新,加快中小企業轉型升級,走出了一條具有地方特色的發展道路。
10日下午,實踐團隊與當地政府部門展開座談,甯國市财政局、金融辦、科技局等8家單位派出代表參加。座談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中小企業稅收減免、上市支持、融資創新、改革擔保、技術支撐等話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讨交流。
團隊調研期間,向津橋包裝等10餘家企業發放了調查問卷,并實地走訪調研了安徽通潤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甯國裕華電器等其中較為典型的5家企業。走訪過程中,調研團成員深入一線生産車間,切身體會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和管理優化所帶來的成果。通過實地走訪,調研團發現,當地不少企業通過與行業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緊密的技術合作關系,提高了技術力量和設備水平,企業轉型中技術創新的推動作用非常明顯。然而如何建立長久有效的技術支撐合作模式,為企業創新轉型提供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持等問題仍然是今後需要深入探索的課題。
實地走訪任務完成後,同學們将在本次調研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研究成果,同時結合國家級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課題,對甯國中小企業轉型發展提供切實可行的建議,為區域經濟發展貢獻青春力量。

實踐團隊與甯國市政府部門展開座談

實踐團隊深入企業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