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陽山,早已驕陽似火,在燥熱的空氣中,卻飄來陣陣濃郁的桃香。今年的水蜜桃産量如何?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水蜜桃的銷售情況怎麼樣?帶着這些疑問,我院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一桃一路”向陽隊深入無錫市惠山區陽山鎮,對陽山水蜜桃電商銷售模式及物流發展現狀展開調研。
“現在是銷售旺季,每天我都來市場的固定攤位,很多老客戶都會來找我買桃。”在陽山水蜜桃市場,正在銷售水蜜桃的女桃農張瑜接受了實踐團隊的采訪,她家種植水蜜桃20多畝,現在正是體驗豐收的喜悅時刻。2000年前後,陽山有了專門的水蜜桃銷售市場和水蜜桃經紀人,通過他們水蜜桃可以走得更遠,桃子也不僅僅是散稱出售,有了各類包裝。但是許多年輕的桃農已經不滿足于這種傳統的銷售途徑,這幾年來讓自己家的水蜜桃也搭上了“互聯網+”的快車。
實踐團隊來到了張瑜家的桃園,她家2004年開始種植水蜜桃,父母負責打理桃園,她則幫助家裡銷售水蜜桃。依靠着社交媒體的力量宣傳,并用順豐速運保證運輸效率,從果園采摘下來的桃子直接在家包裝發貨。如今,她家的水蜜桃早已供不應求。“今年我剛申請了淘寶、京東的網店,目前還在審核,明年我就可以在網店銷售水蜜桃了!”張瑜開心地說。
“我家的桃子為什麼出名,因為我堅持最好的品質,客戶來了,不管買多少我都是一口價。”陽山鎮果多多蜜桃專業合作社農場主吳曉波的語氣非常自信。30多歲的吳曉波,從事水蜜桃種植7年,種植面積達35畝。這幾年,她的農場名氣越來越大,央視節目組來到陽山對她進行了數次采訪,她現在可是陽山鎮的“紅人”。從前桃子的銷量不佳,再加上她本就對水蜜桃種植有濃厚的興趣,便一人管理起了自家桃園,現在已經發展成了私家農場。“最初陽山水蜜桃的品牌還沒有建立起來,我就在相關的政府網站上刷留言,留下聯系方式吸引顧客,就是用這種蠢辦法開始了網上銷售”,她回憶道,随着網絡的發展,淘寶店、官網、微博、微信公衆号都一一建立起來,網上宣傳越來越正式和有效。
陽山鎮近年來“桃樹經濟”發展越來越好,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陽山鎮以桃為媒,逐步融入蜜桃文化、地質文化等多種元素,發展農業觀光、休閑度假産業,全力建設産業融合發展的“蜜桃小鎮”,逐漸探索出一條鄉村發展的新模式。像張瑜和吳曉波這樣的青年桃農,憑借着自己的智慧,緊跟“互聯網+”時代浪潮,為陽山水蜜桃的傳承與發展撐起了一片天。
通過為期5天的實地探訪,“一桃一路”向陽隊的同學們在實踐中更加深入地了解國情,更為全面地認識社會,進一步堅定了理想信念,提升了自身的綜合素質和理論運用實際的能力。回校後,團隊成員将在本次調研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調研成果,總結宣傳“互聯網+”背景下陽山水蜜桃電商銷售模式和物流發展模式的有益經驗,為助推無錫地方經濟發展增磚添瓦。

團隊開展調研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