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以及全國教育大會精神,進一步發揮老教師老黨員在關心下一代工作中的育人優勢,11月16日,江南大學離退休處第一、第二黨支部與商學院孫冶方特稱團支部、瞿秋白特稱團支部、雷鋒特稱團支部聯合開展“經世緻用承先志,師生同行憶峥嵘”主題黨團共建活動。四十餘名師生黨員、團員在初冬微寒中先後前往孫冶方紀念館、薛暮橋紀念館、江南大學霞客灣新校區、“四千四萬”精神紀念館、延安精神展示館以及新四軍六師舊址參觀,老少攜手共同領悟經世緻用理論,追憶往昔峥嵘歲月,發揚紅色革命精神。
上午,師生隊伍首先抵達位于禮社的孫冶方紀念館參觀學習。孫冶方是中國著名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是中國經濟學界對經濟體制實行根本改革的最早倡導者,為新中國經濟建設做出了傑出貢獻。紀念館内,一幅幅珍貴的曆史照片、一件件飽含歲月痕迹的實物,生動展現了孫冶方先生的生平事迹和學術成就。老少同志們在講解員的帶領下,仔細聆聽孫冶方先生的愛國事迹,深切感受到他堅持真理、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離退休處第一黨支部的老黨員們更是結合自身經曆,與青年學生們分享了對經濟學發展的見解,鼓勵他們在學術研究上要敢于創新,勇于擔當。
随後,一行人前往薛暮橋紀念館。薛暮橋被譽為“市場經濟拓荒者”,憑借改革開放時期對經濟學理論和經濟體制改革實踐的傑出貢獻榮獲首屆中國經濟學家傑出貢獻獎。紀念館内詳細介紹了薛暮橋先生波瀾壯闊的一生,其經曆破産、辍學、入獄等重大挫折仍不改共産黨員本色的赤子情懷令師生同志們深受觸動,商學院各特稱團支部的學生代表們紛紛表示要繼承先志,立足商科,努力學習專業知識,為将來投身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午時,隊伍乘車前往位于江陰的江南大學霞客灣校區就餐。餐後一行人參觀了新校區圖書館,離退休處教師黨員們對圖書館現代化的建築風格、智能化的學習設備、人性化的隐私設計給予了高度評價。在圖書館的高層,衆人俯瞰新校區全景,無不驚歎于眼底的優美景色,青年學生們紛紛表示将珍惜在校時光,教師黨員們則表達了培養更多優秀人才的期許。
稍作休整後,師生黨員、團員同志們來到了 “四千四萬”精神紀念館與延安精神展示館。步入“四千四萬”精神紀念館,映入眼簾的便是“踏遍千山萬水,說盡千言萬語,吃盡千辛萬苦,曆經千難萬險”這四句話,“四千四萬”精神由無錫幹部群衆首創,承載着無錫鄉鎮企業從艱難到騰飛的輝煌曆史,更承載着全體無錫人民艱苦奮鬥、勇創一流的集體記憶。在講解員的介紹下,師生同志們深入了解了無錫鄉鎮企業從産品創新、模式創新、管理創新到技術突破、品種突破、品牌突破的拼搏實踐,深刻領悟了無錫廣大幹部群衆謀發展、謀幸福的決心與熱情。
延安精神展示館再現了中國共産黨在延安時期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的光輝歲月。跟随講解員的腳步,師生黨員、團員同志們仿佛走進延安,腳下的熱土從中共中央和紅軍長征的落腳點變為中國人民抗日戰争的政治指導中心,再變為創建新民主主義的模範試驗區,通過爬雪山、過草地、瓦窯堡會議、中共七大等曆史場景的重現,師生同志們重走長征路,穿越時空與1939年延安北門外山坡的青年學生們完成振奮人心的《黃河大合唱》,在參觀中親身感受了當年延安的艱苦生活,更加堅定了繼承和發揚偉大延安精神的決心。
活動最後,一行人抵達新四軍六軍師部舊址。通過觀看曆史圖片、實物展示和影視資料,師生深入了解了新四軍六師在抗日戰争中的光輝曆程和偉大貢獻。老一輩黨員們深情回憶了當年的戰鬥歲月,勉勵青年學生們要銘記曆史,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貢獻青春力量。
活動結束後,大家紛紛表示,這次支部黨團共建活動不僅讓他們深刻領略到了老一輩革命家和經濟學家的崇高精神和卓越貢獻,更激發了他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商學院學生代表們表示,将以此次活動為契機,進一步提高專業素養,努力成為新時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青年人才。離退休處第一、第二黨支部的教師黨員們則表示,将繼續發揮餘熱,為學校的建設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他們也将繼續關心和支持青年學生的成長成才,為培養更多優秀人才貢獻智慧和力量。

活動合影

參訪過程(一)

參訪過程(二)

參訪過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