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當前位置: 首頁 > 學院動态 > 學院要聞 > 正文 學院要聞

“尚學新星”第一期青年博士學術論壇召開

來源:商學院   文/圖:紮西多吉、韓曉東 審核:劉長青     發布時間: 2024-09-18    點擊量:

“尚學新星”青年博士學術論壇,旨在展示青年教師學術風采,促進學術資源共享,推動交叉融合創新。9月11日下午,“尚學新星”第一期青年博士學術論壇在商學院116報告廳舉行。本次論壇邀請今年上半年入職商學院的六位青年博士教師分享交流各自專業領域的學術研究成果。論壇由商學院副院長錢吳永教授主持,商學院教師和研究生90餘人參加了本次講座。

西安交通大學畢業的青年教師李沛然博士進行題為《Does Quantitative Investing Improve Pricing Efficiency? Evidence from the Chinese Stock Market》的報告。他說明,随着我國金融市場的開放與發展,量化投資作為一種新興的投資方式,在A股市場迅速發展。證監會認為,量化投資是信息技術進步與資本市場融合發展的産物,在我國市場起步較晚,近年來發展較快,已成為證券市場重要的交易方式。程序化交易有助于為市場提供流動性,促進價格發現。但量化交易相對中小投資者存在明顯的技術、信息和速度優勢,一些市場條件下也存在策略趨同、交易共振等問題,加大市場波動。本研究着重考察了A股市場上量化投資機構持股對個股定價效率的影響,将其與傳統機構投資者持股的效果對比,發現了其在提高定價效率方面的積極作用,并分析了其影響機制,包含抑制特質波動率,減弱異質信念,提升分析師評價三者。本研究為全面評價量化投資在A股市場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經驗證據。

北京大學畢業的青年教師馬鑫副教授作題為《Innovation's False Spring: U.S. Export Controls and Chinese Patent Quality》的報告。他提出,研究以中美貿易戰為背景,分析了美國對前沿技術産品的出口管控對中國技術創新的影響,以及中國政府和企業的應對。研究發現,技術制裁使中國受制裁領域申請專利數量大幅增加,但質量顯著下降,質量加權的中美技術差距并未縮小。在此過程中,企業、尤其是國企發揮着主要作用。機制在于制裁後,産業政策顯著偏向事前在相應領域有技術積累的企業,以激勵它們研發。但由于政策數量導向性和研發長周期性,企業申請了更多低質量專利。文章創新點在于全面考察了技術制裁對技術創新的數量和質量效應,檢驗了産業政策的作用;補充了關于貿易自由化和創新、中美貿易戰及中國創新活動的研究;有助于更好理解科技攻關中舉國體制的優劣,以及國企在技術創新中的作用。

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畢業的青年教師王嘯天博士分享題為《When and How Leader Secrecy Boosts Subordinates' Perceptions of Leader Power: A Power-Dependence Perspective》的報告。他首先通過生動的實例凸顯了藏秘現象在組織生活中的普遍性,并梳理了組織情境下藏秘效應的現有研究成果及局限。他指出:過往研究主要聚焦于“藏秘者”視角揭示了藏秘對個體自身的不利影響,忽視了對“被隐藏者”視角下藏謎的人際效應的探讨。這一缺失阻礙了學界對藏秘潛在社會價值的認識,尤其在于未能充分理解藏秘作為一種對組織信息資源的控制,在塑造權力不對稱性方面的可能作用。鑒于此,他及其合作者基于權力依賴理論,探究了領導藏秘何時以及如何促進員工感知領導權力和随後的員工遵從。結合問卷、情景實驗和關鍵事件回憶等多種方法,研究發現:領導-員工關系親密度和秘密重要性,在領導藏秘-員工感知領導權力-員工遵從這一關系中起到邊界作用。當關系親密度較低而秘密重要性較高時,領導藏秘促進員工感知到的領導權力,并進而強化員工對于領導的遵從。上述研究成果為我們更深入地理解藏秘在組織上下級互動中的社會意義提供了寶貴的見解。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管理學院畢業的青年教師吳正陽博士作題為《社會網絡理論視角下中小企業社會關系對雙元性創新的影響研究》的報告。報告是基于中小企業相比大型企業而言面臨創新支持不足的現狀,以及企業管理者面臨注重短期經濟效益還是長期競争優勢的創新戰略決策困境展開了研究。研究整合了社會網絡理論的研究框架,完善了中小企業基于三種不同理論機制的社會關系對雙元性創新的影響研究,發掘了新的作用路徑、中介機制和理論邊界條件。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管理學院畢業的青年教師張夢茹博士作題為《Not Directly Involved but Punished: Considering the Role of Suppliers' Environmental Practice Posture and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in the Spillover Effect of Suppliers’Environmental Violations on the Firms' Market Value》的報告。本研究探究了供應商環境違規對其客戶的市場價值的溢出效應,并探索供應商特征,即供應商所在地環境規制以及供應商環境實踐對于此溢出效應的影響。基于從CSMAR等數據庫收集的上市公司數據,本研究采用事件研究法和回歸分析來驗證本研究的假設。本研究的相關假設均得到證實,拓展了環境違規在供應鍊中的溢出效應的理論邊界。另外,研究結果為企業管理供應鍊風險和構建可持續供應鍊提出有效建議。

上海财經大學會計學院畢業的青年教師張言玉博士作題為《The Merchant Guild’s Business Philosophy and Corporate Innovation》的報告,主要研究了中國傳統商幫文化如何影響現代企業行為。她認為,現有研究越來越關注宗教和文化等非正式制度對企業行為的影響,然而對商幫文化這一與資本市場息息相關的文化研究還較少。研究發現,中國明清時期傳統十大商幫的商業理念對現代企業創新具有不同的效應,且這種效應主要通過影響企業決策者的風險偏好而進一步影響了企業的創新行為。

最後,青年教師們逐一回答了與會師生的提問并與之讨論交流。錢吳永副院長總結講話,感謝六位博士的分享,希望以此為契機,繼續舉辦“尚學新星”青年博士學術論壇,進一步拓展師生學術視野,激發師生學術渴望,營造濃郁的學術氛圍,全面提升學院的學科建設水平、科學研究水平和人才培養水平。

論壇現場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