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增強新生安全意識,保護新生個人權益,9月14日,由保衛處牽頭聯系,邀請中國人民銀行、中國工商銀行攜手走進江南大學,中國人民銀行無錫市分行反洗錢科吳霄峙科長面向2023級商學院新生開展了主題為“反洗錢,助你反詐增智”的講座。
吳霄峙科長分别從“洗錢洗的是什麼”“電詐有啥新花樣”以及“如何識破電詐套路”三個方面進行科普教育。講座開始,吳科長從《肖申克的救贖》和《OZARK》兩部經典的影視作品引入,讓同學們初步了解洗錢是什麼。“高隐秘”“智商犯罪”“罪中罪”是吳科長對“洗錢”的概括,他用生活中的實際事例向同學們科普了洗錢的四種方式——提供資金賬戶、将财産轉換為現金、金融票據、有價證券,通過轉賬或者其他支付結算方式轉移資金以及跨境轉移資産,讓同學們受益匪淺。
接着,吳科長向同學們宣講了“電詐有啥新花樣”。他指出,非接觸式犯罪、高隐蔽性與心理控制法使得電信詐騙極為危險,同時,随着時代的逐漸發展,科技的不斷進步,電信詐騙的手法也在不斷變化,但吳科長提醒同學們——犯罪分子欺騙受害者騙取錢财的核心是不變的。因此,吳科長向同學們拓展科普了電信詐騙出現的主要場景、電信詐騙運用的主要方式以及受害者的心理因素,希望同學們能在受害案例中得到警戒,在日常生活中敲響警鐘,在遇到電信詐騙時提高警惕。
同時,吳科長提醒到,大學生在電信詐騙中,不僅扮演着受害者的角色,還有成為施害者的可能,主要為出租、出借、買賣銀行卡或手機卡,參與跑分與刷單,有償或惡意注冊公司等方式實施犯罪。吳科長告誡同學們參與電詐有相關相應的法律法規處罰,實施電詐的後果隻能是“貪小利,誤終生”,希望同學們能以此為戒。
最後,吳科長圍繞“如何識破電詐套路”從識别對手邀約動機、識别對手身份、識别對手交易動機與目的以及合理懷疑四個方面教同學們應對電詐的方式,分享了犯罪團夥通過社交平台頭像的類型尋找價值“客戶”的心理學角度,告誡同學們要管理好奇心,管控攀比欲,築牢應對電詐的第一防線,建立起防範電詐的銅牆鐵壁。

活動現場

《反洗錢,助你反詐增智》講座

中國人民銀行無錫市分行反洗錢科吳霄峙科長作反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