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觀點

當前位置: 首頁 > 學者觀點 > 正文 學者觀點

商學院蔣振宇博士研究成果在《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刊發

來源:商學院   文/圖:蔣振宇 審核:劉長青     發布時間: 2024-07-24    點擊量:

近日,國際權威期刊《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正式刊發了我院蔣振宇老師作為第一作者與合作者共同完成的論文“Impel or impede? Revealing the effect of the integration into innovation ecosystems on the development of SMEs”(推動還是阻礙?揭開創新生态系統融入對中小企業發展的影響)。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是ABS/AJG 3星、中科院1區top期刊,創新管理領域的國際權威學術期刊之一,近5年的綜合影響因子為13。

論文鍊接:https://doi.org/10.1016/j.techfore.2023.123064

本文合作者為王宗軍老師(華中科技大學教授,管理學院原院長)。該研究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72372059)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22YJA630116)的階段性成果。

近年來,矽谷、中關村等創新生态系統的孵化效率正在降低,中小企業已經很難在大型創新生态系統中嶄露頭角。通過對我國中小型制造企業的調研,本研究發現:(1)創新生态系統融入廣度和融入深度均與中小企業創新能力呈倒U型曲線關系。随着創新生态系統種群豐富度的提升,倒U型曲線将變得更加陡峭,且曲線頂點向左移動。(2)創新生态系統融入廣度與中小企業動态能力呈正相關關系,而創新生态系統融入深度與中小企業動态能力呈負相關關系。此外,創新生态系統種群豐富度将強化前者的正向效應,弱化後者的負向效應。

創新生态系統的微觀效應是學界關注的熱點之一。本文基于開放式創新理論和資源依賴理論揭示了創新生态系統融入對中小企業成長的雙刃劍效應,不僅深化了學界對于創新生态系統與企業成長之間關系的理解,同時也為中小企業更好地融入創新生态系統提供了實踐指導。根據本文的研究結果,中小企業應結合自身的技術基礎和吸收能力選取種群豐富度較高的創新生态系統進行融入,且在這個過程中要保持合理的融合廣度和深度,持續評估自身的成長狀況,以此避免創新生态系統融入所産生的負面效應。

論文摘要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