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要聞

當前位置: 首頁 > 學院要聞 > 正文 學院要聞

東京大學工學部龍吟副教授做客商學大講堂

來源:商學院   文/圖:韓曉東、孫靜靜 審核:劉長青     發布時間: 2024-10-22    點擊量:

10月15日下午,“商學大講堂”系列學術講座第254講在商學院116報告廳舉行。東京大學卓越研究員、工學部龍吟副教授受邀作題為“Nexus of Sustainability,Affordability,and Preference in Dietary Transition”的學術講座。講座由管理科學與工程系龍如銀教授主持,商學院教師和各專業研究生60餘人參加了本次講座。

首先,龍吟副教授介紹了她的六個主要研究領域,包括碳足迹的量化、碳足迹特征分析、基于人工智能的可持續城市生活方式、高齡少子化社會問題、可持續飲食以及電動汽車用戶續航距離焦慮的定量化分析。

緊接着,龍吟副教授從家庭食品消費的碳排放切入,探讨了多項碳減排策略,如推行植物性飲食、優選當地和季節性食材、減少食物浪費等。她的研究團隊選取了Ajinomoto發布的388道常見日本菜肴進行綜合評估,分析了營養、價格與碳足迹的平衡。通過營養密度得分(NDS)分析,團隊研究了如何在滿足營養需求的同時産生最少的碳排放。此外,團隊還系統收集了日本傳統及現代菜譜,深入研究了日本居民的飲食習慣與相關的碳排放情況,并正在籌備亞洲食譜庫,以期推動更廣泛的可持續飲食方案。她提出,上述工作主要着眼于如何将可持續膳食與家庭行動有機結合。通過探索構建可持續的膳食模式,她強調了膳食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和改善健康狀況方面的重要作用。

此外,龍吟副教授基于城市軌道交通中的可持續外食指數(SDOI),具體分析了車站周邊、軌道沿線以及東京都各行政區的餐飲選擇在可持續性方面的表現。以東京為例,通過Google地圖平台的Places API,經過數據清洗和驗證,最終采集了112,892條有效餐廳POI數據,涵蓋了餐廳密度、類型多樣性、環境影響、營養價值和價格競争力等要素的可持續性評估。結果表明,餐廳聚集于車站附近,且地區間的可持續性存在顯著差異,約600萬乘客每日暴露于不可持續的飲食環境。這項研究為居民、城市規劃者及政策制定者提供了重要參考,有助于推動健康與可持續的飲食選擇。

講座最後,龍吟副教授耐心解答了與會師生的疑惑,為這次深刻的學術交流畫上了圓滿的句号。本次講座深入探讨了現代都市膳食習慣的轉型方向,為實現可持續飲食提供了科學支撐和實踐指南,也為商學院的師生們在研究思路和方法上提供了寶貴的啟發和指導。

龍如銀主持

龍吟作分享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