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下午,“商學大講堂”系列學術講座第193講在騰訊會議平台舉行。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卡爾森管理學院國際副院長、美國市場營銷科學研究學院(MSI)首屆傑出學者崔海濤教授應邀作題為“Talking without Speaking While Hearing without Listening: Social Media and Court Decision”的學術講座。本次講座由江南大學商學院院長浦徐進教授主持。商學院教師和各專業研究生80餘人參加了本次講座。
崔教授圍繞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結論四部分展開彙報。首先,崔教授從國内外社交媒體中的“網絡水軍”現象出發,列舉了“羅冠軍”事件等曾引起公衆熱議的法律糾紛案件,并總結了這些案件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包括“多主體參與的法律問題”、“公衆觀點和社會運動”、“公衆對某一參與方的偏袒”、“真實用戶與水軍”以及“考慮多重因素的法院判決”。由此引出研究問題:在社交媒體的影響下,卷入糾紛的企業是“言行一緻”還是“有理不在聲高”;社交媒體用戶的思考深度如何影響“水軍”數量以及企業盈利;法庭何時發現真相。
随後,崔教授介紹了模型的構建過程。模型将真實用戶分為有主見和無主見兩類,并考慮有主見用戶調查案件真相的準确性、無主見用戶對糾紛雙方的支持率以及企業雇傭“水軍”的成本等因素,并提出“法庭不僅關注真相,還關注社會輿論”等研究假設。進而闡述了糾紛雙方的博弈過程和分離均衡,分析法庭識别真相的條件、有主見用戶的比例與調查概率對“水軍”數量和企業盈利的影響等問題,并分享了本研究的重要結論——當糾紛為小案件時,法庭越關注公衆輿論,越容易發現真相;相反,當糾紛為大案件時,社會輿論水平越高,越可能埋沒真相。
最後,崔教授回答了老師和同學們對于本研究的疑問,并指出了本研究未來可拓展方向。浦徐進院長對崔教授的講座進行總結,并鼓勵研究生們關注現實問題,從“故事”出發,寫有趣創新的文章。

線上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