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思政

當前位置: 首頁 > 黨建思政 > 理論學習 > 正文 理論學習

思想理論學習參考資料【2020(六)】

來源:   商學院     發布時間: 2020-04-30    點擊量:

“西遷精神”閃耀愛國奮鬥光芒

(陝西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西安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與當代社會思潮研究中心研究員 燕連福)

 

 64年前,為響應黨和國家号召,交通大學師生員工從黃浦江畔遷至渭水之濱,毅然決然投身祖國的西部建設。在筚路藍縷、艱苦奮鬥的曆程中,西安交大人形成了“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的“西遷精神”。4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西安交通大學考察調研,強調“西遷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精髓是聽黨指揮跟黨走,與黨和國家、與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具有深刻現實意義和曆史意義。這為我們傳承弘揚“西遷精神”、培育西遷新傳人、奮力走好新時代新征程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動力。

一部西遷史就是一部知識分子的愛國奮鬥史

  一部交大西遷史也是一部拓荒史、一部西部教育發展史、一部廣大知識分子愛國奮鬥史。在這段歲月中,湧現出了鐘兆琳、陳大燮、張鴻等一大批優秀的西遷老教授。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始終與黨和國家發展同行同向”的堅定信念,看到了“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愛國之志,更看到了“以民族複興為己任”的使命擔當。

  “西遷精神”之所以曆久彌新,就是因為西遷人在面對國家利益與個人生活沖突時,自覺以國家需要為重、以民族大義為念,舍小家顧大家,将個人前途與國家命運維系在一起,在國家發展中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今天,我們更應該把“西遷精神”蘊含的愛國之情、強國之志轉化為報國之行,發揚“我是祖國螺絲釘,哪裡需要哪裡擰”的愛國精神,以時不我待、隻争朝夕的精神不懈奮鬥,續寫西部發展新篇章。

聽黨指揮跟黨走,是辦好高等教育的基本遵循

  1955年,基于建設社會主義工業強國、實現高等教育均衡布局、促進西部地區發展穩定的需要,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将交通大學從上海内遷至西安。1956年,交通大學師生堅決響應黨的号召,堅決擁護和執行黨中央關于西遷的決定,放棄上海相對優越的物質生活條件,來到黃土地上的寂寥古城。

  聽黨指揮跟黨走,始終服從黨和國家發展大局的需要,是西安交大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基本遵循。60多年來,西安交大已經為國家培養超過27萬名高層次人才,其中40%的畢業生在西部就業。今天,西遷人将堅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以“西遷精神”為指引,以“紮根西部、服務國家、世界一流”為要求,為西部發展、國家建設培養更多優秀人才。

弘揚“西遷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

  習近平總書記勉勵廣大師生大力弘揚“西遷精神”,抓住新時代新機遇,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在新征程上創造屬于我們這代人的曆史功績。

  今天,弘揚“西遷精神”,需要我們抓住機遇,為戰勝疫情、複工複産提供有力支撐;需要我們加快推進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建設,破解制約國家科技發展的“卡脖子”難題,将創新港建設成為全國重要的科研和文教中心;需要我們在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等各項工作中,撸起袖子加油幹,創造出西遷人的新貢獻,續寫好愛國奮鬥新故事。

  弘揚“西遷精神”,需要廣大知識分子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共建“一帶一路”等曆史機遇,為國家建設提供人才支撐、智力支持,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作出更多更大貢獻。

(發布時間:2020年04月29日;來源:光明日報 )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