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公示了第九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評選結果,江南大學商學院有2項成果獲獎,其中,吳林海教授的著作《 食品安全風險治理的中國道路》獲得交叉學科類二等獎,浦徐進教授的著作《供應鍊模式創新:線上線下融合之路》獲得管理學類三等獎。
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是教育部為表彰全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工作者所取得的突出成績而設立的獎項,每三年評選一次,該獎自1995年首設以來,一直是我國人文社會科學領域最具公信力和影響力的獎項。
《食品安全風險治理的中國道路》 2021年由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 該書以新中國成立之初的1949年為起點,綜合應用多學科的理論與方法,基于大量的文獻、數據和資料,全景式展現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食品數量供給和質量安全的曆史演變與所取得的曆史性成就,全面描繪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在食品安全風險整體治理、系統治理、科學治理方面所進行的創新實踐,在理論上闡述了中國特色食品安全風險治理的規律性。
本書既有較強的理論性,也有豐富的實踐性,同時又較好地兼顧了學術作品的科學嚴謹性和科普作品的通俗可讀性。全書數據資料詳實,内容豐富生動,語言表述做到了用淺顯易懂的語言把複雜問題講清楚。本書既是為學界同仁提供的珍貴學術資料,也能為政府和實務界提供有益的決策參考,對推進新時代食品安全風險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完善食品安全風險社會共治與跨界合作治理機制具有積極作用。
《供應鍊模式創新:線上線下融合之路》2019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社區支持農業"共享平台的運作機理與優化策略研究(項目編号:71871105)和江蘇省第十四批"六大人才高峰"高層次人才項目:基于社會網絡的供應鍊管理模式創新研究(項目編号:JY -012)的研究成果。該書緊密結合産業實踐,深入剖析供應鍊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本質特征,分别将消費者購買行為、實體店公平心理、渠道權力結構、産品差異以及市場競争結構納入到供應鍊運作機制的考察範疇,綜合運用案例整理、統計分析、數理建模、數值仿真等方法,全面考察影響線上線下融合背景下供應鍊運作效率的因素,深入剖析線上線下渠道可能産生的沖突,并有針對性地提出協調優化機制。特别地,本書針對生鮮農産品這一特殊的商品,努力厘清諸多生鮮農産品供應鍊新模式的内涵,建議通過行業商業模式優化、供應鍊體系搭建以及配送物流效率提升來推動生鮮消費的線上線下融合,開拓更多消費場景和創新模式。本書的研究結論不僅可以豐富供應鍊領域的理論成果,也可以為企業的管理實踐提供決策借鑒。

獲獎著作《 食品安全風險治理的中國道路》

獲獎著作《供應鍊模式創新:線上線下融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