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主頁 | EN |
系别:組織管理系
職稱:副教授
聯系方式:jlqshxy@jiangnan.edu.cn
科學研究:研究領域:企業管理、企業倫理與社會責任科研成果:1、主要著作[1]參編,張光生主編,《旅遊環境學》,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年12月2、主要論文(按發表時間先後排列,第一作者/責任作者)[1]沉澱冗餘、跨界搜尋與高科技企業創新績效——戰略柔性的調節作用.科技進步與對策.2020(7)CSSCI [2]網絡結構嵌入、雙元學習對企業突破性創新的影響.商業經濟研究.2020(7)[3]倫理型領導對員工内創業意願的影響機制研究.科技進步與對策.2018(2)CSSCI [4]倫理型領導、組織認同與知識型員工情感承諾的關系——倫理氛圍的調節作用.商業研究.2017(9)CSSCI[5]作業成本法在企業産品成本管理中的應. 财會月刊.2017(8) [6]基于情緒感知的企業捐贈與消費者響應的關系.消費經濟.2017(8)[7]企業僞善對消費者購買意向的影響.商業研究.2016(9)CSSCI [8]心理契約違背、顧客滿意與消費者非倫理行為.工業技術經濟.2016(10)[9]農民工倫理意識對非倫理消費行為的影響研究.商業經濟研究.2016(6)[10]我國網絡銷售企業營銷競争力的評價體系. 沈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2)[11]基于模糊綜合評價的民營快遞業顧客滿意度測評.沈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5)[12]作業成本法在企業物流成本管理中的應用——以A公司為例. 财會月刊,2015(6) [13]曆史文化街區遊客滿意度的影響因素.城市問題,2015(5)CSSCI[14]基于投入産出的我國物流效率實證分析—2000~2012年數據分析.雞西大學學報,2015(6)[15]非物質文化遺産旅遊價值評價體系構建及應用研究.邊疆經濟與文化.2014(1)[16]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我國智慧旅遊産業發展研究. 雞西大學學報.2013(1)[17]蘇浙皖滬旅遊經濟的區域差異化與一體化發展研究. 生态經濟.2012(8)[18]長三角旅遊經濟的區域差異與協同發展研究. 江蘇商論. 2012(8)[19]旅遊經濟非均衡發展區域實現包容性增長的戰略與策略. 經濟地理. 2012(6)CSSCI[20]現代農業園區農業旅遊與農村轉型發展研究. 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2(2)[21]關于高鐵背景下泛長三角區域旅遊合作體系的構建. 生态經濟. 2011(9)CSSCI [22]泛長三角地區旅遊協同發展研究. 商業時代. 2011(8)[23]巴拉河流域鄉村旅遊與黔東南旅遊圈的協同發展研究. 經濟研究導刊. 2010(6)[24]黔東南旅遊圈實施一體化進程的戰略研究. 雞西大學學報. 2010(3.)[25]江蘇省糧食自給率及未來耕地需求量預測研究. 安徽農業科學.2009(9)[26]論泛長三角區域旅遊整合與協作. 經濟問題探索.2009(9)CSSCI3、科研項目(按獲批時間先後排列,先主持/後參與)[1]主持宜興旅遊發展“十三五”規劃. 2016年.已結題[2]主持江蘇寶樂實業有限公司客戶滿意度調研項目. 2016年.已結題[3]主持無錫、蘇州、常州城市旅遊競争力比較.市級縱向.2013年5月獲批.批準号3C-07(2).已結題[4] 主持商業銀行個人業務顧客滿意度市場調研.橫向委托.2012年.已結題[5] 主持長三角可持續發展與農業産業轉型.校級.已結題[6] 主持如臯市“十二五”規劃建議.橫向委托. 2011年.已結題[7] 主持無錫市濱湖區、惠山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前期專題研究.橫向委托. 2019年.已結題[8] 主持無錫梅園橫山風景區旅遊發展總體規劃(2005-2020年).橫向委托.2005年.已結題[9] 主持蠡園風景區旅遊發展總體規劃(2004-2020年).橫向委托.2004年.已結題[10] 主持錫惠園林文物名勝區旅遊發展總體規劃.橫向委托.2004年.已結題[11] 主持錫惠園林文物名勝區旅遊發展總體規劃.橫向委托.2004年.已結題[12]參與我國國内旅遊消費市場變遷及其效應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項目.2013年.在研[13]參與長江三角洲城市旅遊空間一體化分析及其聯合發展戰略研究.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2007年.已結題[14] 參與城鄉和諧發展研究. 江蘇省教育廳項目.2007年.已結題
主講課程:本科生課程:《企業文化》、《管理溝通》、《公共關系學》研究生課程:《企業倫理學》(MBA)
蔣麗芹,女,碩士研究生,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獲獎情況:
獲江蘇省“社科應用研究精品工程”二等獎1項;
獲多媒體教學課件競賽省級三等獎1項,校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
曾被評為江南大學優秀畢業論文指導老師2次、江南大學商學院“本科生優秀導師”;
先後指導國家級、省級、校級大學生創新項目5項,其中國家級級1項,指導江蘇省挑戰杯大學生創新項目3項并獲銀獎1項、銅獎3項。